top of page

創世紀3:8a

天起了涼風,耶和華上帝在園中行走。(和合本)

亞當和他的妻子聽見了上主天主趁晚涼在樂園中散步的聲音。(思高本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====明陣的歷史====

明陣(labyrinth)的起源眾說紛紜,遍及世界各地,且比基督宗教的起源更早,而基督教會最晚在4世紀已有使用明陣的歷史。

 

中世紀的歐洲教堂開始大量設置明陣,用於冥想、沉思及靈修,部分的朝聖者將行走明陣視為抵達朝聖教會的收尾步驟,而教堂成員將其視為祈禱的一種方式。

 

明陣的格局與迷宮不同,唯一的入口將祈禱者領入迂迴的道路,但道路不通向死路,而是引領祈禱者持續前行,直到抵達明陣的中心。這段路徑亦有多種解讀,或許象徵人生、或許是信仰之路,各種身份的祈禱者在不同情境中行走明陣,時常出現新的體悟。

 

====明陣與現代教會====

1995年,美國一位聖公會的牧師雅崔斯(Rev. Dr. Lauren Artress)出版了《步上聖道-重探明陣的靈性修練》一書,引起基督教界重新關注這種古老的靈修方式,如今在許多世界各地的教堂、學校、修道院、公園等,不論是否為基督宗教機構,都可以找到明陣。雅崔斯牧師在美國加州亦成立了非營利機構「真理(VERIDITAS)」,旨於推廣明陣體驗。

 

現代許多教會及牧者將明陣的使用方法發揮到極致,除在禮拜、團契、主日學中使用,或是成為教會在社區中的明顯記號,吸引外來者;行走靈修、祈禱的模式更是容易與許多與「道路」、「指引」等相關的聖經經文結合,如詩篇(聖詠)16:11「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。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;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。」、約翰福音14:6「耶穌說:「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。要不是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。」

 

====本明陣的設計====

 

此明陣由歐羅斯參考著名的法國沙赫特聖母院(Notre-Dame de Chartres)明陣設計。沙赫特聖母院於13世紀初完工,明陣也同時出現。沙赫特聖母院的明陣可說是所有明陣的參考對象,由11個同心圓構成,並與聖母院內的玫瑰窗角度、教堂本身的幾何設計完美融合。

 

此明陣消去原型外圍彷若尖刺的圖形,象徵著基督的道路不排拒任何來者;明陣中心由花形裝飾改為十字架,與明陣本身視覺上構成大、小雙十字架,意為「在基督裡追尋,也必尋得基督」之意象。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明陣杯墊內側左邊則有明陣一詞的希臘文原文「ΛΑΒΥΡΙΝΘΟΣ」。

本杯墊以鶯歌製陶瓷吸水杯墊製成,直徑11公分,厚度0.6公分,重量100g

台灣水晶刻印技術印製,背貼防滑墊。

明陣款杯墊以黑色為底,另一個杯墊則是白底十字架款,簍空的十字架中心象徵基督的光,照亮世間。

此組並附有透明展示架,供收藏、擺飾用。

明陣造型雙杯組 鶯歌陶瓷杯墊 (10組)

NT$3,000價格
數量
    bottom of page